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

「孖屐亭」野史

工業革命前的社會沒有大量生產這回事, 所有產品都是按個別人士的需要而製造, 而且都是小量生產, 當客人需要一對鞋, 木匠師傅便立即製造, 因為製作需時, 有時也會預測一下客人的購買習慣, 而預先多造一至兩對以備某些客人即時購買, 但當工業革命之後, 生產力提高, 則整個生產消費模式都改變.

生產力提高多得於兩大因素: 機器與分工, 首先; 機器與工人不同, 老闆對機器沒有道德責任, 機器可以二十四小時運作, 不需要吃飯和休息, 壞了便換了它. 另外; 未有分工之前, 木匠師傅包辦整個產品製造過程, 但有分工以後, 製造一對鞋可以分成十多個步驟, 每位工人負責不同的步驟, 叼釘的叼打, 刷皮的刷皮, 工人每天都做著同一步驟的工作, 一日復一日, 手工自然純熟, 製作時間自然縮短, 於是便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產品, 以前一位師傅在三天內生產一對鞋, 工業革命後, 一天可以生產幾十對, 甚至更多.

於是問題出現, 生產那麼多產品, 但社會上沒有相應需要, 怎樣處理工廠生產出來的「賣剩蔗」? 於是, Marketing便俏俏地開始了.

Marketing的工作就是, 使人們購買他們原本沒有需要的產品, 你買了一對鞋, 本來可以著很的時間, 幾年, 十幾年, 甚至更長的時間, 但如果你十幾年都唔換對鞋, 工廠不斷提高的生產出力便白費, 商人還怎可以賺更多的錢? 所以, Marketing專家便發明出「潮流」這個字, 古代社會沒有人講「潮流」這個字, 這個字的厲害之處就是衍生出另一個相對的字:「老土」, 「老土」這個字某程度上代替了古時的「麻風」, 人人見到都要避開, 而現代人要避開「老土」的方式就是要不斷消費, 你每日努力為你老闆工作, 就是要不斷地搵錢, 搵錢並不是要過更美好的生活, 而是為了購買更多由老闆的工廠生產出來又賣不出的「蔗」, 於是你老闆的荷包便愈來愈脹了. 真是「你老闆」吖!

沒有留言: